成都|比萨先生

图片
出发日期:04/01/2025 炎热的下午,打开电脑继续更新部落格,回顾年头到中国成都之旅的点点滴滴。碰巧博文进度写到行程的第三天,晚餐来到一家以色列老板开的餐厅——比萨先生。 翻看成都相册内的照片,拍到比萨先生店门口有着这么一行字。巧合的是,在刚过去的星期日,圣餐主日崇拜,牧师宣道时也提到了「 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 加拉太书6章 14、【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15、【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如果「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守圣餐,吃的饼是基督的身体;喝葡萄汁是基督的宝血。耶稣的血肉生命,我有没有变成我所吃的东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越来越像基督的话,我就是新造的人。如果我将耶稣基督吃了,进到生命里面,我应该越来越有基督的生命,而世界的旧态应该就会越来越少残留在我的生命里。这给了我一个挑战,我对基督的爱有多少?有多少忍耐?对基督的赞美有多少? 话题转回到在成都的第三天,晚餐就是吃比萨。店内的设计风格,呈现出洞穴的感觉,凹凸不平的水泥墙、圆弧形的门窗,充满异域风情。 点了两款小比萨。一款是:不一样的夏威夷RMB¥70元,比萨料、烧烤酱、菠萝、鸡肉、培根、香肠、红椒、混合芝士。另一款则是:爸爸的最爱RMB¥65元,比萨料、烟熏鸭胸肉、萨拉米、香肠、鸡蛋、混合芝士。 整体用餐体验不错,环境舒服干净。比萨并未达到被惊艳的层次,味道方面也没有吃得特别回味那种,就是中规中矩。虾子饼更是说道:「到中国旅行,还是吃中餐比较好!」(>o<) 用餐结束后,到柜台结账。由于手机信号弱,想要用支付宝付款却一直连不上。收银员容我们走出餐厅门口,试看信号会不会有比较好。试了好一阵子都无法成功,还好手上有现金(不然我们是不是要去后厨帮忙洗碗了啦~哈哈)最后是用了现金付款。 沿途散步走去锦江,欣赏着这一路上的街景。经过奎星楼街,路过一家生意特别好的餐厅,门口坐满了等待入座的顾客。和虾子饼彼此约定好,若下次再有机会到成都旅行,不妨试试渣渣牛肉。 在我生活的城市,已经很少能再见到这些挑担子卖小吃的小贩了。有人说:如果声音是有味道的,那么「叮叮当」的声音,一定能唤...

香港,PMQ元创方

中央书院(皇仁书院)于1862年歌赋街建校,是香港第一所为公众提供高小和中学程度的西式教育官立学校。1889年,书院迁往鸭巴甸街及荷李活道交界,易名为维多利亚书院,其后于1894年再次改名为皇仁书院。书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其后于1951年改建为第一所为员佐级警员而设的已婚警察宿舍,至2000年起空置。
2009年,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被纳入《施政报告》中,亦是发展局辖下八个「保育中环」项目的其中一个。2010年11月,项目交由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同心基金),联同香港理工大学、香港设计中心和职业训练局辖下的香港知专设计学院,活化为「元创方」,并作为标志性创意中心,为香港的创意文化发展注入活力和建立创新的平台。
经过改建后成为了汇聚香港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时尚创意聚落。除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工作室与个性小店,这里更会不时举行各式展览及工作坊,体验在地的创作力量。
突见窗边挂着一只深井烧鹅!要是烤好的烧鹅吃了就什么都不是,可以考虑在这里买下一只“深井烧鹅”回家慢慢“品赏”。
位于四楼的天台花园,是一座崭新的建筑,除了连接两座大楼建筑之外,更是一个用来举办活动的全天候式多功用空间。
这是由十组香港艺术家和一组南韩才华洋溢的艺术家,用楼梯作为画布,绘画出风格各异的20道楼梯画作,以香港故事为灵感,全都是随便拍都美翻的文青打卡点!
同时有机会欣赏到香港插画师Karen Aruba,以旅游、文化和生活点滴为创作灵感,将细腻的笔触混合时尚的画风,以独特创意的插画细记背后的故事。
此作品名为《面包的温度》,欣赏时用心感受刚出炉的热面包,还有那最熟悉不过的热腾腾蛋挞滑嫩可口且香气扑鼻,似乎闻到蛋香味了。
此作品名为《熟手热豆腐》,看见这幅作品,不禁想起位于深水埗的那家荳品厂,豆花真的非常嫩滑,此时此刻还是对那味道念念不忘。
从元创方出来,路过的地方到处充满艺术气氛,这些壁画在沉闷冷淡的市区中,增添了别一番的温暖和色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