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比萨先生

图片
出发日期:04/01/2025 炎热的下午,打开电脑继续更新部落格,回顾年头到中国成都之旅的点点滴滴。碰巧博文进度写到行程的第三天,晚餐来到一家以色列老板开的餐厅——比萨先生。 翻看成都相册内的照片,拍到比萨先生店门口有着这么一行字。巧合的是,在刚过去的星期日,圣餐主日崇拜,牧师宣道时也提到了「 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 加拉太书6章 14、【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15、【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如果「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守圣餐,吃的饼是基督的身体;喝葡萄汁是基督的宝血。耶稣的血肉生命,我有没有变成我所吃的东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越来越像基督的话,我就是新造的人。如果我将耶稣基督吃了,进到生命里面,我应该越来越有基督的生命,而世界的旧态应该就会越来越少残留在我的生命里。这给了我一个挑战,我对基督的爱有多少?有多少忍耐?对基督的赞美有多少? 话题转回到在成都的第三天,晚餐就是吃比萨。店内的设计风格,呈现出洞穴的感觉,凹凸不平的水泥墙、圆弧形的门窗,充满异域风情。 点了两款小比萨。一款是:不一样的夏威夷RMB¥70元,比萨料、烧烤酱、菠萝、鸡肉、培根、香肠、红椒、混合芝士。另一款则是:爸爸的最爱RMB¥65元,比萨料、烟熏鸭胸肉、萨拉米、香肠、鸡蛋、混合芝士。 整体用餐体验不错,环境舒服干净。比萨并未达到被惊艳的层次,味道方面也没有吃得特别回味那种,就是中规中矩。虾子饼更是说道:「到中国旅行,还是吃中餐比较好!」(>o<) 用餐结束后,到柜台结账。由于手机信号弱,想要用支付宝付款却一直连不上。收银员容我们走出餐厅门口,试看信号会不会有比较好。试了好一阵子都无法成功,还好手上有现金(不然我们是不是要去后厨帮忙洗碗了啦~哈哈)最后是用了现金付款。 沿途散步走去锦江,欣赏着这一路上的街景。经过奎星楼街,路过一家生意特别好的餐厅,门口坐满了等待入座的顾客。和虾子饼彼此约定好,若下次再有机会到成都旅行,不妨试试渣渣牛肉。 在我生活的城市,已经很少能再见到这些挑担子卖小吃的小贩了。有人说:如果声音是有味道的,那么「叮叮当」的声音,一定能唤...

成都|都江堰景区 (一)

战国后期,秦国在成都一带设立蜀郡,但是蜀地一直水患不断,亟需治水。而刚上任的郡守李冰,带来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他要让这里成为一个稳固的大后方,为秦国远征楚国提供足够的粮草和兵力补给。而当时连接长江的通道岷江并不流进成都,李冰经过艰苦的考察调研后,得出让江河改道。他花费数年时间,终于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

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更是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可以说没有都江堰,就没有今天的成都,更没有家喻户晓的「天府之国」。
出发日期:03/01/2025
4:30pm,看见呈现蛋黄色的太阳,时间也不早了。都江堰景区最后入园时间是5:00pm。在门口徘徊挣扎,犹豫着该购票进去参观呢?这个时间点进去,能赶在日落前参观完毕吗?还是选择放弃?又想到既然都来了,而且景区规划出这个时间表,肯定是经过多番考量,必定能让游客有足够时间参观完毕。
最后决定,进!
【都江堰景区开放时间:】
冬季 8:00am - 5:30pm(最后入场时间为 5:00pm)
夏季 8:00am - 6:00pm(最后入场时间为 5:30pm) 
都江堰景区门票RMB¥80元,票价不算特别贵。
从离堆古园出入口(一号门)进入景区。景区内的人潮逐渐散去,大家都往出口方向前行,我们则刚要开始参观。这个时间点进来也不错,并没有很多人。想要拍张没有路人甲乙丙的照片,一点都不难。
进入景区后,心中非常振奋。第一个进入视线的风景,就是这片美景。远处那片紫色的花,远远望去眼睛告诉我,那是紫藤花。还有一棵树开满粉红色的花,那是早开的樱花吗?
银杏随着寒冬的到来,渐渐退出了成都的舞台。此时,腊梅却迎着风霜开始绽放。腊梅花黄如腊,清香四溢,是冬季观赏佳品。
看见爆棚的紫藤花,我兴奋不已,直接冲了过去…是的!是紫藤花,没错。只是,它是一串又一串假的紫藤花。
再转过头去看那棵开满粉红樱花的树,同样是假的。我傻笑,笑自己忘了紫藤花和樱花的花季。一月成都仍是特别冷,属于冬季,哪儿来的紫藤花、樱花。假如时间充足,在这里确实很好拍照。
【卧铁】
卧铁主要是用来标记挖掘深度的。从古至今,每年枯水期都要对河道清除淤积的泥沙。到底挖泥沙挖到多深才合适呢?岁修清淤时必须淘够深度,以淘至见到卧铁为准。如果淘滩深度不够,内江河床太高,将减少成都平原来年春灌引水量。如果淘滩过深,则会使过量的洪水涌入内江,导致内江灌区洪涝灾害。经过人们的经验,找出了一个合适的深度,并埋上卧铁。以后岁修就挖到卧铁为止。

到了今天,都江堰卧铁仍然被埋在凤栖窝河岸的沙下,它们顺着河道方向并排而卧,总数共有四根。虽然都被埋在水下,来到都江堰景区内,仍能在这里看到卧铁的复制品,就摆在园内喷泉处。
公元前3世纪,郡守李冰带着儿子考察了岷江沿途的水情后,率领数万工匠建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持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李冰时代,到诸葛亮入川,跨越几百年时间。诸葛亮和都江堰又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都江堰因李冰父子而生,因诸葛亮而兴。」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颁布了保护都江堰的政令,对岁修都江堰的日期、掏挖、清淤深度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并专门制作了用于清淤的石标尺。他还设置堰官,抽调一千二百名士兵,常年淘浚河道,维修堤堰,以保证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

都江堰景区里有诸葛亮的塑像。许多人来到这里,都会去摸诸葛亮的手和鞋子拍照,摸得闪闪发亮。
古典建筑群「伏龙观」属于道教建筑,是纪念李冰的庙宇。都江堰工程引水点宝瓶口,就在伏龙观下方,我们并没有进入伏龙观参观。
卧铁和伏龙观之间的步行道名为堰功道。
继续往前走,前方有一条索道桥。这时金黄色的太阳,以缓慢优雅的步伐退去。这并没有阻碍我们继续向前。
成都西北的都江堰,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集灌溉、泄洪、排沙、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直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工程既能将岷江的水分流,防治洪灾,又能把岷江上游丰富的水源引入成都平原,灌溉农田。成都平原变得河渠纵横,家家门前有流水。
前面提到李冰经过考察调研后,想到让江河改道,意味着要凿穿横亘在岷江出山口,和成都之间的玉垒山。李冰选择借水火之势劈开一座大山。工匠们先放火加热山体岩石,再泼冷水,经过反复的预热膨胀,遇冷收缩的原理,让山体自行崩裂。就这样,一点点的挖开了引水口——宝瓶口。
洪水来临,为了防止内江水量依然过大,就在宝瓶口前设置了一座矮堰。矮堰比内江的河床高出两米,当内江水位涨高时,江水就会淹过它,自动排到外江,进行二次分水。如果洪水极大,更是让水流冲毁矮堰,拉满排洪效果。这座矮堰就是——飞沙堰。
为了防止沙石堵塞宝瓶口,都江堰必须在分水的同时完成分沙。李冰借水流之势,在河流的转弯处,水流在表层冲向凹岸,又在底层流向凸岸,最终在河流的横断面上形成一个环流,不断将底层的泥沙向凸岸一侧堆积,都江堰的选址,恰好位于岷江拐弯的地方。在鱼嘴处80%的泥沙都将借由河道的弧度,直接进入外江排走。

由于崖壁特殊的位置和形状,能让水流在宝瓶口前形成回流,从而让泥沙借着水流翻过飞沙堰堰顶进入外江。水流越强,飞沙效果越强。
有引水口并不足够,岷江水流不稳定,几乎80%的流量都集中在夏季。李冰将岷江一分为二,宝瓶口为下游,人们在上游设了一个分水设施,位于岷江中心,尖头部——鱼嘴,将水流分为内外两路。
还有更多巧妙智慧则隐藏在水下,内江河床窄而深;外江河床宽而浅。鱼嘴就建在这个特殊的位置。在枯水期时,较深的内江分到60%的水量,而外江则分到40%的水量。丰水期时恰好相反,水位上升约60%的水,将进入宽阔的外江,内江则分到40%的水量。这样内江总是可以分到足够的水量。
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共同构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体部分。这三大部分相互配合,便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岷江水患。
到了现代,岷江下游地区的用水量越来越大,古老的杩槎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拦水需求。更加现代化的拦水闸门在外江建了起来,精确地控制着内江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量。

「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
竹笼——就是剖竹为篾,编成均匀的圆柱形笼子,装上卵石,用于护坡、堵口等。它是都江堰历史上出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水工技术,相传为李冰所创。据史料记载,李冰在创建都江堰时“破竹为笼,以石实中,垒而壅水”。竹笼有着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优于刚性建筑的适应性,作为拦水和壅水建筑时,兼具约束水流和溃堤泄洪的作用。“雍江作堋”的堋即指“鱼嘴”,现代水利史学界基本认为当时的鱼嘴为竹笼堆筑而成,竹笼建筑除了作为都江堰鱼嘴的主体结构外,还广泛应用于灌区渠道护岸、拦水、丁坝、抢险等。
四大特点及优势:能承水压,能消水能;遇弱能抗,遇强则溃;组合建筑,适当变形;搬运简便,收效迅速。
杩槎——是用竹绳将三根木料捆扎成三角鼎足锥体形,再加上辅料所形成的挡水结构,是都江堰传统水工技术中材料种类最多、制作工艺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一项水工技术。历史上,杩槎截流技术主要用于内、外江进水口和其他堰口的截流,便于渠首和灌区岁修工程,有时也用来调节流量,抢险堵口,挑流护岸或搭交通便道等。
羊圈——是用木桩将卵石紧束在一起,如群羊被关于圈内。治水三字经有云“砌鱼嘴,安羊圈”。羊圈是都江堰治堰史上的传统堰工技术,多用于基础防冲工程。羊圈用作溢流堰或分水鱼嘴时,其顶部和周围常用竹笼工程保护。
两大特点及优势:一是有较强的消能抗冲能力,多被用在河道的急流险工段,保护重要的工程或堤岸的基础;二是有较强的透水性,体积较大,整体性比竹笼好。灌区各级堤堰、堤防工程中普遍将其用于消能防冲,有时也用于壅水。
干砌卵石——是将卵石并排、按一定坡度砌成紧密、坚实的整体。在都江堰治堰史上,干砌卵石广泛应用于灌区渠道边坡等工程,是都江堰的传统堰工技术。干砌卵石工程的主体结构全部由卵石构成,造价低廉、施工简便。干砌卵石具有”化平凡为神奇”的功效。
四大特点及优势:一是技术简单,造价低廉;二是抗磨耐冲,经久耐用;三是消压消能,减轻磨损;四是渗水性好,有利于地下水循环,生态环保。

这是非常值得一来的五A景区。看到古人的智慧,现代人保养和维修,让后人能一睹那震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