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台灣,台北眷村文化館

台北眷村文化馆,台湾(Taipei Xinyi Public Assembly Hall , Taiwan)
虽然来过台北101几次,不过令我惊讶的是,原来台北101附近是有这这么一个 “村子”。
这也得感谢电视节目介绍在台北觅食时提到「四四南村」。
于是,这一趟来到台北就决定前来四四南村走走。
搭乘捷运至 R 03 台北101 / 世贸站(信义线)2号出口,步行约5分钟即达。
对我来说,四四南村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而我自己是很喜欢这里。

这里有一家卖手工贝果的餐厅;虽然,当时我们是吃了贝果才来这里参观。
不过我想先介绍了「四四南村」的「眷村文化馆」,随后再和各位介绍贝果餐厅

有兴趣可以先来看看:历史沿革暨大事件
1948(11月底) 民国37年 国共内战告急,当时设于青岛之兵工署四十四兵工厂的员工及眷户,匆匆搭
太康轮渡海来台,于基隆上岸,继而安置设厂于台北市三张犁,并更名为
「联勤第四十四兵工厂」。起初,兵工厂员工及眷属都住在库房内,以布幔
为隔间展开生活。后来因空间小而且人又多,居住环境恶劣,政府为了安置
兵工厂的员工及其眷属,于是在今天的「信义公民会馆」的位置建造了
「四四南村」。
1978年 民国67年 随着政府信义计划区的实施,四四兵工厂迁至台北县三峡镇,改隶中科院,
称作飞弹火箭制造中心,后改称系统制造中心。
1998年 民国87年 由于信义国小校地规模扩大,加上眷村改建政策,四四南村居民全部迁出至
新完工的世贸新城。搬迁后的四四南村原址,台北市政府经多方协商,决定
保留部分「四四南村」建筑,改建成为今日的「信义公民会馆」。
2000年 民国89年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参考日本「公民馆」的制度,积极推动本市「公民会馆」
制度,希望藉此能有计划的传承与展现不同在地文化,提升市民意识,并透
过空间的再利用,营造地方特色,活化地方文化,及宣导区政发展等目的。
2003年(10月25日) 民国92年 信义公民会馆正式启用,面积约4150坪,建筑楼地板约720坪,使用面积居
其他公民会馆之冠。不同于本市其他公民会馆主要利用旧有建筑物整建修复
而成,信义公民会馆之建筑则是由「四四南村」旧址中之保存眷户、碉堡等
所改建修复而成。

眷村文物馆里面展出了四四南村的历史轨迹、四四南村的衣食住行育乐、
眷村妈妈的手工艺、眷村的美食、还有各种相关史料与老照片等等...
生活命脉
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第一批四四兵工厂员工及机具自青岛搭乘太康轮抵达台湾基隆,
上岸四天后,转搭火车至台北市信义区日军遗留之陆军仓库复工,
所有员工及眷属以布幔为隔间居住于厂房内,四时依序兴建四四南村、
西村及东村,三村全部完工于民国四十年。
四四南村和背后的101大楼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比
其中四四西村为官阶较高者居住,境较佳,南村早期的户数约为500户,
人口约2000-3000人,绝大多数的居民在兵工厂上班。
兵工厂的西门和南门有一条工字铁,每天早上上班时间一到,
兵工厂就会用榔头打钟通知大家上班。

到了中午,人群渐渐汇集到大门口等打钟开门回家吃饭休息。
1点半听到钟声再回来工作,下午5点再打钟下班。
全村人一天的作息都靠那口钟。



村民的食衣住行也多仰赖兵工厂的供给,每个月军方会在以前的焦煤场(现在的庄敬路)
派发米、面、油、煤、盐、肥皂,水电也是由四四兵工厂于上下班尖峰时间供应。
每天早上6到8点,中午12点到下午1点,晚上6点到12点供水供电。
早上大家就端着脸盆、毛巾、牙刷等盥洗用具,排队洗脸刷牙准备上班。
中午和下午太太们排队洗衣、洗米、洗菜准备做饭。

早期眷村没有浴室,也得到公用水龙头挑水回家洗澡。
一个人洗澡时,其他人就先出去,洗完再换人洗。夏天男孩子宁愿到河里洗澡。
除了每月统一配给的等民生物资以及免费水电外,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均是自给自足。
就连家里的锅碗瓢盆、床、桌子、椅子等必需品也多为DIY。

此外,兵工厂的大礼堂会演话剧、放电影;生病了就到厂里的医务室看病。
家里有人过世,棺木也是由兵工厂制作的。所以出殡的棺木都长得一模一样。

四四南村人工作在厂里、生活在厂里、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在厂里,
厂的阶级身分为社区伦理身分的关系。
在展馆里可以透过地景模型看到50年前后,四四南村的变化。
模型中的红色部分就是保留下来的四四南村。

四四南村里很多的外墙都经过一轮美化,这些美化为这些旧建筑带来了许多活力。

不管站在那里,都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角度,并用镜头去记录这里的点滴。

台北眷村文化馆营业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 9:00am - 5:00pm
休馆日:星期一及固定假日
免费参观

台北大部分的旅游景点都可以找到属于景点代表的戳印;
我喜欢收集不同地方的盖印,所以来到四四南村又怎能错过呢?

搭乘捷运抵达 R 03 台北101 / 世贸站(信义线)2号出口,即可看见台北101,
站在这里眺望台北101,视觉很棒哦!

又来啰嗦:台北不同的捷运站都有不一样的印戳印代表,记得盖印哦~
小插曲:忘了分享台北第二天的早餐;感谢妈咪为我们送上的早餐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馬來西亞,怡保鹹魚街

离开新街场,一起把脚步移到旧街场去。 旧街场与后期发展的新街场被近打河相隔,区分了两个不同年代的怡保街场。 从跨越近打河的休罗街(Jalan Sultan Iskandar)大桥, 越过这道充满殖民地风格的桥梁,走进旧街场。 以休罗街为中心,先从左边锡苗街开始。 锡苗街今一分为二,左边是咸鱼海味批发集中地, 就从这边开始我们这场《旧街场之旅》吧! 旧街场给你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旧街场白咖啡? 尔纳斯(Ernest Zacharevic)壁画 ? 其实,旧街场又岂止白咖啡和壁画呢? 大家是否知道,旧街场还有一条街名为:咸鱼街。 来到 旧街场 ,真的可以称得上:“吃、喝、玩、乐、买,尽在旧街场”。 怡保咸鱼街,马来西亚(Jalan Bijeh Timah Ipoh, Malaysia) 可能我是一位家庭“煮”妇,对于做菜的食材还挺感兴趣的。 这趟来到旧街场,几乎看到许多人都一窝蜂的跑去寻壁画,寻美食, 大家是否会错过了一些在旧街场的其它具有特色的店铺或是街道? 这里是海味批发总汇的咸鱼街、卖的大多数是海味干粮。 海味又称干海产,是指经干燥脱水处理的海产类食品。 其中「鲍参翅肚」即鲍鱼、海参、鱼翅及鱼肚(花胶)合称为「四大海味」。 其它常见的海味包括:咸鱼、虾米、公鱼仔、干贝、干鱿鱼、 鱼鳔、青口干、及蚝豉等等。 海味的由来是源于昔日的渔民,由于船上没有冷冻设施,便把他们的渔获晒干。 初时这种做法只限于鱼类,即是咸鱼, 后来才推广至贝类及其他海产,成为海味。 香港有海味街,怡保旧街场有咸鱼街。 怡保创埠以来,就有咸鱼街这个地区, 这里汇集各国干海产,当地人要找干海产批发或零售,都会来这里。 虽然,咸鱼街正式名称是锡苗街(Jalan Bijeh Timah), 不过,我妈妈的那辈人都已经习惯性的称这条街为:咸鱼街。 来到咸鱼街,踏进顺泰行海产这家海味店, 浓郁的海味味道,也遮盖不了这里的老字号味道。 顺泰行海产已经有51年历史,全马共有20多家,当中包括购物商场专柜, 而这家位于旧街场咸鱼街的店铺则是顺泰行海味批发店的总店。 我和创办人的儿子(坐在柜台里的这位先生)聊了几句,经他亲切的介绍, 我又有机会见到顺泰行海产店的创办人。 顺泰行海产店创办人 如果

馬來西亞,怡保萬里望美食 (早午晚)

怡保万里望这个小城镇,并不是游客首选必到的地方, 由于美名尚未远播,因此还没怎么招引游客前来疯狂觅食, 所以,来到这里才可以找到真正的道地美食。 怡保万里望美食(早上)Breakfast 首先介绍的就是位于 “ 花生交通圈 ” 约500米的地方, 先是看到红绿灯,旁边不单只是巴刹,还可以见到有类似大排档的档口, 这大排档里有很多东西吃,这次要介绍的就是里面的一个小小面档。 同样是那句,怡保人早餐爱吃面条,早上除了有很多人到巴刹买菜, 还会有很多人在这里吃早餐。这位阿姨卖的面条特别出在何处? 一碗清汤面条,热热的汤底,加入阿姨自制的咖喱油, 还有怡保肥大芽菜,简直是绝配。  在这里还可以吃到特别嫩、香、滑的酿豆腐 最重要的就是,这里还可以吃出很多人情味,这东西已经买少见少了, 看阿姨笑得多甜啊~ 营业时间:每天早上(不固定休假) 怡保万里望美食(下午)Lunch 早餐有红绿灯旁的阿姨面条,下午可以前去万里望组屋区, 也就是所谓的新市镇走一趟。 距离万里望大街 Jalan Besar 约1公里,位于组屋附近的大树脚下, 有一档流动式小贩卖猪肠粉。 若是之前看过「旅游列车」介绍的 吉隆坡猪肠粉 , 就会知道为何我说怡保的猪肠粉和吉隆坡的猪肠粉是完全不一样的风味。 滑嫩嫩的猪肠粉,可以选择加点咖喱猪皮,再撒上芝麻,配着酸酸青辣椒, 非常惹味,可以说呈现出互相辉映的效果。 营业时间:每日下午(不固定休假) 怡保万里望美食(晚上)Supper 晚上可以回到万里望大街 Jalan Besar,这里可以找到好吃的路边摊。 这摊档只有晚上才有,而且仅只他一摊:路边汉堡 与一般在快餐店吃到的汉堡完完全全是两样不一样的食物。 亲切的老板,从煎汉堡肉开始,到整个汉堡叠好送到顾客手中, 全程让你看着,闻着飘来的煎汉堡肉的香气,越闻越饿... 一般普通汉堡是有:汉堡包、一片肉饼、蔬菜、凤梨丝 不要普通汉堡,也可以按照自己喜好:不要汉堡的面包,单单只要兩片肉, 或是汉堡包要双层肉,还要加鸡蛋,也可以,总之你要怎么搭配都行。 不过,这档口老板今天开档与否,只看他个人心情。 由于老板早上

馬來西亞,怡保大華戲院

回想小时候,能进入戏院看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不像现在这样,一个空暇就买票到戏院去看戏。 提到戏院,就忆起... 那时候所谓的 “奢侈” 还真有过那么一次。 虽然,第一次进戏院看戏并不在大华戏院, 而第一部在戏院看的戏就是《新半斤八两》 原来,日子悄悄地流逝,又已经过了这么多个年... 自己的年纪越大,就变得越喜欢怀旧。 以前错过了太多,才会学着珍惜与捉紧。 每一段历史背后的故事,总会让我学到一点功课。 曾有人这么说:“刹那光辉不代表永恒”。 确实在大华戏院就看出了这句话的意境。  怡保大华戏院,马来西亚(The Majestic Theatre Ipoh, Malaysia) 位于怡保市区 Jalan C. M. Yusuff 的 大华戏院也曾经有过一度的辉煌日子, 它是怡保最古老的戏院之一。 大华戏院建于1940年,由丹麦建筑师(Berthel Michael Iversen)负责设计和建造。 这座戏院的设计,曾被形容为“装饰派艺术”建筑物, 是怡保市内其中一所著名的戏院。 戏院主要放映中文影片,到了80年代,才转向放映各种语言的影片。 它也曾用作歌剧舞台,后来录影带盛行,戏院的生意受到冲击。 当时的大华戏院也不例外,生意逐渐走下坡, 在时代洪流冲击下停止放映电影后, 最终于1998年关闭。 后来这座建筑物曾被改为迪士哥夜店、桌球中心和家私展销中心。 大华戏院已被怡保市政厅根据2005年古迹法令鉴定为“古迹建筑物”, 鉴定为140所古迹建筑物之一;只是仍等待在宪报上公布。 忽然 大华戏院被拆除 ,让市政厅感到震撼。 大华戏院就这样在大家的眼前消失了, 现在大家看到被拆除的大华戏院,已经变为一栋公寓。 位于大华戏院旧址旁的玉成商店店主指出,近年怡保出现很多壁画, 他希望可协助推动壁画文化艺术, 所以同意借出店铺的墙壁(也就是大华戏院旧址隔壁的一幅墙壁) 让 艺术工作者 陈春耀 画上美丽的壁画 。 位于大华戏院旧址旁因此就增添了一副长达160呎的壁画。 这幅壁画相信是怡保目前最长的壁画。 壁画以连贯性的手法带出一段属于怡保的故事。 当中可分成15至20个主题, 述说当年盛产锡米的怡保, 如何由一个闻名世界的锡米之都,发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