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江堰景区 (二)

图片
出发日期:03/01/2025 都江堰景区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购票进来参观的地方。 【安澜桥-夫妻桥】 安澜索桥是中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286.5米,其中外江段索桥长142.5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安澜索桥始建于北魏以前,唐代称“珠浦桥”。到了宋代,改成“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度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敬修之治水德政坊】 【松茂古道】 人烟稀少,走在这弯曲的小路上,上坡下坡,不常运动的我,有点小气喘。中途只作短暂的歇息,也不太敢待久,心里会有点小慌。深怕着太阳下山天黑还没走出去,又想会不会走错方向... 当在半路遇到数位游客时,心里又立刻变得踏实。 登高望远,上来这里眺望风景,心里平静了... 成都冬季,空气能见度下降,远处笼罩着雾霾。 走到半路,看见独自一间老舍所处十分隐秘,这到底是什么老建筑?展馆?原来是公共卫生间。不过,我实在不敢进去。 【玉垒关】 亦称“七盘关”,是有1100多年历史的名胜古迹,有“川西锁钥”之称。唐代贞观初建,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白敏中帅蜀时再建。关址在古湔山临江的虎头崖上,扼松茂古道咽喉。关隘依山,用条石砌筑,上建城楼,雄伟壮观。诗圣杜甫留下了「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千古名句。 看到这个指示牌,放下十万个心... 西街快到了! 见到前方远处发出湖绿色的灯光,江已经亮灯。 前方灯火灿烂的老街,和背后身处的那片宁静山坡,显出不一样的对比。 一道厚实的大木门,把都江堰景区和老街分割开来。 记录在都江堰景区走过的路线。边走边看,全程不绕路,景点不重复。 在西街贩售精品的老铺里,找到一张由中国邮政发出非常独特的都江堰明信片。明信片能玩能寄。这款明信片和一般明信片不同在于,它有「幸运开奖卡」部分。当然,明信片仍具备邮寄功能,只是并不支持邮寄后兑奖,凡邮寄后的开奖卡自动失去兑奖功能。 把刮奖区隐藏的讯息刮出,即可知道是否获奖。 奖项设置 一等奖:奖金100元 二等奖:奖金20元 三等奖:奖金6元 决定把它买下!选了一张,到柜台找工作人员,当场把刮奖区隐藏的讯息刮出。我们获得「三等奖」!此张明信片价值RMB¥6...

台灣,台北眷村文化館

台北眷村文化馆,台湾(Taipei Xinyi Public Assembly Hall , Taiwan)
虽然来过台北101几次,不过令我惊讶的是,原来台北101附近是有这这么一个 “村子”。
这也得感谢电视节目介绍在台北觅食时提到「四四南村」。
于是,这一趟来到台北就决定前来四四南村走走。
搭乘捷运至 R 03 台北101 / 世贸站(信义线)2号出口,步行约5分钟即达。
对我来说,四四南村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而我自己是很喜欢这里。

这里有一家卖手工贝果的餐厅;虽然,当时我们是吃了贝果才来这里参观。
不过我想先介绍了「四四南村」的「眷村文化馆」,随后再和各位介绍贝果餐厅

有兴趣可以先来看看:历史沿革暨大事件
1948(11月底) 民国37年 国共内战告急,当时设于青岛之兵工署四十四兵工厂的员工及眷户,匆匆搭
太康轮渡海来台,于基隆上岸,继而安置设厂于台北市三张犁,并更名为
「联勤第四十四兵工厂」。起初,兵工厂员工及眷属都住在库房内,以布幔
为隔间展开生活。后来因空间小而且人又多,居住环境恶劣,政府为了安置
兵工厂的员工及其眷属,于是在今天的「信义公民会馆」的位置建造了
「四四南村」。
1978年 民国67年 随着政府信义计划区的实施,四四兵工厂迁至台北县三峡镇,改隶中科院,
称作飞弹火箭制造中心,后改称系统制造中心。
1998年 民国87年 由于信义国小校地规模扩大,加上眷村改建政策,四四南村居民全部迁出至
新完工的世贸新城。搬迁后的四四南村原址,台北市政府经多方协商,决定
保留部分「四四南村」建筑,改建成为今日的「信义公民会馆」。
2000年 民国89年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参考日本「公民馆」的制度,积极推动本市「公民会馆」
制度,希望藉此能有计划的传承与展现不同在地文化,提升市民意识,并透
过空间的再利用,营造地方特色,活化地方文化,及宣导区政发展等目的。
2003年(10月25日) 民国92年 信义公民会馆正式启用,面积约4150坪,建筑楼地板约720坪,使用面积居
其他公民会馆之冠。不同于本市其他公民会馆主要利用旧有建筑物整建修复
而成,信义公民会馆之建筑则是由「四四南村」旧址中之保存眷户、碉堡等
所改建修复而成。

眷村文物馆里面展出了四四南村的历史轨迹、四四南村的衣食住行育乐、
眷村妈妈的手工艺、眷村的美食、还有各种相关史料与老照片等等...
生活命脉
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第一批四四兵工厂员工及机具自青岛搭乘太康轮抵达台湾基隆,
上岸四天后,转搭火车至台北市信义区日军遗留之陆军仓库复工,
所有员工及眷属以布幔为隔间居住于厂房内,四时依序兴建四四南村、
西村及东村,三村全部完工于民国四十年。
四四南村和背后的101大楼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比
其中四四西村为官阶较高者居住,境较佳,南村早期的户数约为500户,
人口约2000-3000人,绝大多数的居民在兵工厂上班。
兵工厂的西门和南门有一条工字铁,每天早上上班时间一到,
兵工厂就会用榔头打钟通知大家上班。

到了中午,人群渐渐汇集到大门口等打钟开门回家吃饭休息。
1点半听到钟声再回来工作,下午5点再打钟下班。
全村人一天的作息都靠那口钟。



村民的食衣住行也多仰赖兵工厂的供给,每个月军方会在以前的焦煤场(现在的庄敬路)
派发米、面、油、煤、盐、肥皂,水电也是由四四兵工厂于上下班尖峰时间供应。
每天早上6到8点,中午12点到下午1点,晚上6点到12点供水供电。
早上大家就端着脸盆、毛巾、牙刷等盥洗用具,排队洗脸刷牙准备上班。
中午和下午太太们排队洗衣、洗米、洗菜准备做饭。

早期眷村没有浴室,也得到公用水龙头挑水回家洗澡。
一个人洗澡时,其他人就先出去,洗完再换人洗。夏天男孩子宁愿到河里洗澡。
除了每月统一配给的等民生物资以及免费水电外,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均是自给自足。
就连家里的锅碗瓢盆、床、桌子、椅子等必需品也多为DIY。

此外,兵工厂的大礼堂会演话剧、放电影;生病了就到厂里的医务室看病。
家里有人过世,棺木也是由兵工厂制作的。所以出殡的棺木都长得一模一样。

四四南村人工作在厂里、生活在厂里、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在厂里,
厂的阶级身分为社区伦理身分的关系。
在展馆里可以透过地景模型看到50年前后,四四南村的变化。
模型中的红色部分就是保留下来的四四南村。

四四南村里很多的外墙都经过一轮美化,这些美化为这些旧建筑带来了许多活力。

不管站在那里,都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角度,并用镜头去记录这里的点滴。

台北眷村文化馆营业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 9:00am - 5:00pm
休馆日:星期一及固定假日
免费参观

台北大部分的旅游景点都可以找到属于景点代表的戳印;
我喜欢收集不同地方的盖印,所以来到四四南村又怎能错过呢?

搭乘捷运抵达 R 03 台北101 / 世贸站(信义线)2号出口,即可看见台北101,
站在这里眺望台北101,视觉很棒哦!

又来啰嗦:台北不同的捷运站都有不一样的印戳印代表,记得盖印哦~
小插曲:忘了分享台北第二天的早餐;感谢妈咪为我们送上的早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