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比萨先生

图片
出发日期:04/01/2025 炎热的下午,打开电脑继续更新部落格,回顾年头到中国成都之旅的点点滴滴。碰巧博文进度写到行程的第三天,晚餐来到一家以色列老板开的餐厅——比萨先生。 翻看成都相册内的照片,拍到比萨先生店门口有着这么一行字。巧合的是,在刚过去的星期日,圣餐主日崇拜,牧师宣道时也提到了「 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 加拉太书6章 14、【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15、【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如果「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守圣餐,吃的饼是基督的身体;喝葡萄汁是基督的宝血。耶稣的血肉生命,我有没有变成我所吃的东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越来越像基督的话,我就是新造的人。如果我将耶稣基督吃了,进到生命里面,我应该越来越有基督的生命,而世界的旧态应该就会越来越少残留在我的生命里。这给了我一个挑战,我对基督的爱有多少?有多少忍耐?对基督的赞美有多少? 话题转回到在成都的第三天,晚餐就是吃比萨。店内的设计风格,呈现出洞穴的感觉,凹凸不平的水泥墙、圆弧形的门窗,充满异域风情。 点了两款小比萨。一款是:不一样的夏威夷RMB¥70元,比萨料、烧烤酱、菠萝、鸡肉、培根、香肠、红椒、混合芝士。另一款则是:爸爸的最爱RMB¥65元,比萨料、烟熏鸭胸肉、萨拉米、香肠、鸡蛋、混合芝士。 整体用餐体验不错,环境舒服干净。比萨并未达到被惊艳的层次,味道方面也没有吃得特别回味那种,就是中规中矩。虾子饼更是说道:「到中国旅行,还是吃中餐比较好!」(>o<) 用餐结束后,到柜台结账。由于手机信号弱,想要用支付宝付款却一直连不上。收银员容我们走出餐厅门口,试看信号会不会有比较好。试了好一阵子都无法成功,还好手上有现金(不然我们是不是要去后厨帮忙洗碗了啦~哈哈)最后是用了现金付款。 沿途散步走去锦江,欣赏着这一路上的街景。经过奎星楼街,路过一家生意特别好的餐厅,门口坐满了等待入座的顾客。和虾子饼彼此约定好,若下次再有机会到成都旅行,不妨试试渣渣牛肉。 在我生活的城市,已经很少能再见到这些挑担子卖小吃的小贩了。有人说:如果声音是有味道的,那么「叮叮当」的声音,一定能唤...

香港,荷李活道(古董街)

荷李活道(古董街),Hollywood Road (Antiques Street)
荷李活道位于高地上,连接中环于上环,
东自云咸街起,西至皇后大道西止。
该道路于1844年建成,由驻该处英军开辟修建。
沿途所经之地,当时皆种有冬青科植物 (Holly),故音译为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为香港第一条街道。
英军于1841年登陆香港岛,
不久,上环一带旋即发展为华人住宅及商业区,称为「太平山」,
并且很快成为华人社区的中心。
文武庙建于1847年,是香港的主要庙宇,
坐落此区的心脏位置,华商不时于庙内的议事厅商讨社区事务。
这些商人于1870年在普仁街创办东华医院,为华人提供医疗及其他福利服务。
该所医院迄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80个服务单位的「东华三院」慈善社会服务机构,
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教育及社会福利服务。

1894年,鼠疫在香港肆虐,东华医院于治疗疫症病人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当年鼠患最严重的地方,因卫生缘故被夷为平地,后辟作今日的卜公花园。
毗邻此处的水坑口,早年建有一个华人游乐场所(荷李活道公园),
乃当年英军登陆并插上英国旗的地点。
文武庙下方的「摩罗街」分为「摩罗上街」及「摩罗下街」,
昔日原为草根阶层的住宅区,后来发展成为路边市集,以售卖二手货品为主;
二次大战后,逐渐成为古董及文玩买卖中心。
时至今日,「摩罗街」于荷李活道一带,仍然是香港的古玩贸易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