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成都|比萨先生

图片
出发日期:04/01/2025 炎热的下午,打开电脑继续更新部落格,回顾年头到中国成都之旅的点点滴滴。碰巧博文进度写到行程的第三天,晚餐来到一家以色列老板开的餐厅——比萨先生。 翻看成都相册内的照片,拍到比萨先生店门口有着这么一行字。巧合的是,在刚过去的星期日,圣餐主日崇拜,牧师宣道时也提到了「 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 加拉太书6章 14、【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15、【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如果「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守圣餐,吃的饼是基督的身体;喝葡萄汁是基督的宝血。耶稣的血肉生命,我有没有变成我所吃的东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越来越像基督的话,我就是新造的人。如果我将耶稣基督吃了,进到生命里面,我应该越来越有基督的生命,而世界的旧态应该就会越来越少残留在我的生命里。这给了我一个挑战,我对基督的爱有多少?有多少忍耐?对基督的赞美有多少? 话题转回到在成都的第三天,晚餐就是吃比萨。店内的设计风格,呈现出洞穴的感觉,凹凸不平的水泥墙、圆弧形的门窗,充满异域风情。 点了两款小比萨。一款是:不一样的夏威夷RMB¥70元,比萨料、烧烤酱、菠萝、鸡肉、培根、香肠、红椒、混合芝士。另一款则是:爸爸的最爱RMB¥65元,比萨料、烟熏鸭胸肉、萨拉米、香肠、鸡蛋、混合芝士。 整体用餐体验不错,环境舒服干净。比萨并未达到被惊艳的层次,味道方面也没有吃得特别回味那种,就是中规中矩。虾子饼更是说道:「到中国旅行,还是吃中餐比较好!」(>o<) 用餐结束后,到柜台结账。由于手机信号弱,想要用支付宝付款却一直连不上。收银员容我们走出餐厅门口,试看信号会不会有比较好。试了好一阵子都无法成功,还好手上有现金(不然我们是不是要去后厨帮忙洗碗了啦~哈哈)最后是用了现金付款。 沿途散步走去锦江,欣赏着这一路上的街景。经过奎星楼街,路过一家生意特别好的餐厅,门口坐满了等待入座的顾客。和虾子饼彼此约定好,若下次再有机会到成都旅行,不妨试试渣渣牛肉。 在我生活的城市,已经很少能再见到这些挑担子卖小吃的小贩了。有人说:如果声音是有味道的,那么「叮叮当」的声音,一定能唤...

新加坡,陳金聲紀念噴泉塔

图片
陈金声纪念喷泉塔,新加坡(Tan Kim Seng Fountain, Singapore) 位于海滨公园的绿地上,可以看到一座蓝白相间的欧式喷水池, 这就是:陈金声纪念喷泉塔 首先一起来认识,谁是陈金声? 陈金声 (1805年-1864年) ,来自马来西亚,马六甲;他是新加坡早期华商领袖。 他对新加坡社会有着很大的贡献,那就是改善居民水供问题。 早期的新加坡未有自来水设备,居民饮水,专靠土人汲取, 以牛车入市求售,“牛车水” 这个地名反映了当日水供简陋的情形。 当遇上干旱或火灾,更是不便。 陈金声目睹这种情况,于是捐助了一笔钱促政府兴建自来水库。 可是这项工程并未实现,后来当局乃建造一座喷水池以纪念他慷慨输囊的义举。 海滨公园的这座:陈金声喷泉塔,就是新加坡政府建设, 以纪念陈金声对新加坡首个供水系统的贡献。 陈金声纪念喷泉是一座三层的铁质喷水池,全高约十余尺, 形状如一古式花瓶,乃当年英国伦敦Andrew Handyside有限公司所承制。 水池底层是四个持坛的裸童,微弯着腰作水汲状。 各裸童背后壁上铸有两位童子,各人手持一支三脚叉。 中层为四位老人的面部浮雕,胡须特长,表情慈祥而庄严。 其上则有四个浮雕美女,长袍赤脚,她们之中一人手持弦琴, 一人持卷籍,一人持花环,一人持信笺,背靠着背望向远方。 其它部份尚有莲花图案装饰,绝无空白袣处。 此喷泉塔曾一度失修,不过喷泉的修复工程于1994年1月至8月期间施工。 喷泉于1994年8月5日重新运作。 EW13 政府大厦 City Hall 站(出口B) 路经景点: 圣安德烈座堂  St. Andrew's Cathedral 步行用时约5分钟 或 位置:位于新加坡大草场对面,海滨公园 地铁站 CC3 滨海中心 Esplanade 站(出口F) 路经景点: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  War Memorial Park 步行用时约9分钟。

新加坡,亞米尼亞教堂

图片
亚米尼亚教堂,新加坡(Armenian Church, Singapore) 亚米尼亚教堂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基督教堂。 这座教堂设计是出自爱尔兰建筑师哥里门(George Coleman) 新加坡有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物的设计都是哥里门的杰作。 政府于1834年将土地批给亚美尼亚社区兴建教堂。到1835年建筑完成。 亚米尼亚教堂是哥里门专为第一位亚美尼亚修道士 St Gregory the Illuminator 而建的。 而且这座教堂也被认为是哥里门的代表作之一。 纯白色的教堂,坐落在绿茵茵的草地中央,周围绿树成荫, 在蓝天白云下,教堂更显得额外抢眼。 设计: 教堂外观,设有一个高耸的尖顶 多利斯(Doric)式的柱子和两旁的栏杆,构成了白色的门廊 教堂内部,抬头可见拱形的穹顶天花板, 祭坛上面画的是耶稣和他的门徒在最后的晚餐。 这些设计都是基于传统的亚美尼亚教堂建筑元素。 教堂外面还有一个纪念公园 地铁 EW13 政府大厦 City Hall 站(出口B), 顺着 North Bridge Road,路经景点: 圣安德烈座堂 St. Andrew's Cathedral; 转入 Coleman St 往 Hill Street 方向步行约3分钟即达。 或 位置:地铁 CC2 百胜 Bras Basah 站(出口A), 转入 Bras Basah Road 直走往 Victoria Street 方向, 路经景点: 赞美广场  CHIJMES;在直走前往 Hill Street 即达。 步行用时约6分钟。

新加坡,民防與消防歷史博物廊

图片
民防与消防历史博物廊,新加坡(Civil Defence Heritage Gallery, Singapore) 新加坡民防部队是家庭事务部辖下的一个穿制服的组织。 新加坡民防部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消防,救援和紧急医疗服务; 减少有害物质的事件,以及制定,执行和实施对消防安全和民防避难所事项的规定。  民防文物展览追溯消防和民防发展。 民防与消防历史博物廊设于中央消防局内。 见证了自19世纪后期到现在,新加坡消防与民防的发展历程。 这里除了可以让大家了解消防车的发展历史以外, 这里还有许多个性化的互动展台。 参观者还可以体验真是的消防情景。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0:00am-5:00pm  入场免费 地铁 EW13 政府大厦 City Hall 站(出口B),顺着 North Bridge Road 路经景点: 圣安德烈座堂 St. Andrew's Cathedral; 转入 Coleman St 往 Hill Street 方向步行约3分钟即达。 或 位置:地铁 CC2 百胜 Bras Basah 站(出口A), 转入 Bras Basah Road 直走往 Victoria Street 方向, 路经景点: 赞美广场  CHIJMES;在直走前往 Hill Street, 路经景点: 亚米尼亚教堂  Armenian Church, 过了交通灯即达。步行用时约6分钟。

新加坡,集郵博物館

图片
集邮博物馆,新加坡(Singapore Philatelic Museum, Singapore) 集邮博物馆对一般集邮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容错失的好地方。 来到这个地方,让我有机会去算,去想,到底我是什么时候爱上集邮? 又是什么原因让我有了集邮这个爱好? 算着算着... 原来集邮这个爱好已经跟了我21年有多。 「依稀记得我念小学2年级; 课本内容有一课题是讲述 “邮差” 这个职业。 老师还在课堂上叫我们写一封信给自己, 写好后放入信封,在信封上写下自己家的地址, 而老师就负责帮我们贴邮票及寄信。 之后几天,我就一直等待自己的信。 当收到那封自己写给自己的信,超喜欢信封上的邮票, 就这样慢慢开始有了集邮这爱好。」 似乎讲太多了,入正题: 新加坡集邮博物馆坐落于 Coleman Street,开业于1995年8月19日, 目的是要促进人们欣赏新加坡的历史和传统集邮的兴趣。 这里是一个介绍新加坡邮政历史和邮票的博物馆, 为东南亚第一个现代化的集邮博物馆。 博物馆所在的建筑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双层殖民建筑。 在新加坡集邮博物馆大门前竖立着一座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红色邮筒, 这也是新加坡集邮馆的标志。 馆内珍藏着从1980年至现在的上百万枚邮票,数百件邮品, 可谓是文化、艺术和技术的宝库。 进入博物馆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新加坡的邮票发展史, 还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邮箱变化。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很多可爱又别致的邮箱 接着则是邮票的展示,通过各个年代的邮票, 勾勒出新加坡邮票的历史发展进程。 博物馆内有5个固定展览室,包括: 一楼(Level 1)Orange Room 收藏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一楼(Level 1)Purple Room 介绍邮票制作过程 一楼(Level 1)Yesterday Once More (Lee Foundation Atrium) 这里除了有固定展览外,主题画廊还提供了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展览, 馆内有一个集邮商店,是集邮爱好者最喜欢的地方,可以在那里找寻自己想要的邮票。 二楼(Level 2)Room of Rarities 收集罕见邮票, 包括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