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星期一

台灣,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

「剥皮寮」这个名字始于战后的1950年代。
而「剥皮寮」这个地名由来有争议,
其来源有两种说法,根据《台北市志》:
「艋舺有北皮寮街,又称剥皮寮街,北皮寮后有一词应是杀牲制革所在,
所制成品不外乎皮箱、枕、鼓。」意即剥兽皮而得名。
但根据地方耆老所言,剥皮寮在清朝时,大批运进杉木并在此把树皮剥去皮而命名。

台北剥皮寮历史街区,台湾(Taipei Bopiliao Historical Block, Taiwan)
所在位置:搭乘捷运于 BL10 龙山寺站(板南线)出口1,
沿着广州街步行约5分钟即达。
剥皮寮历史街区保存有相当完整的清代街型、清代传统店屋、
日治时代市区改正后的立面以及光复后改建​​面貌,
其建筑空间见证了艋舺市街的发展,对于都市纹理的延续深具意义。
免费参观

土炭市
土炭市在剥皮寮老街西侧,即是今日康定路与广州街的交会处一带。
这里为昔日贩售煤炭,木炭的店家聚集之处。
久而久之「土炭市」的名号不胫而走,后来由于道路的辟建土炭市逐渐没落。
因为地处交通要道的交会处,加上秀英茶室当时位于广州街151号,
来往的茶客多为台北车站的三轮车夫,三轮车的聚集成为此处的特色。

剥皮寮老街约三公尺宽,略呈曲折,两边均盖起店屋,
留下清代汉人街道风貌,此乃有别于日治时代以后开辟的笔直宽阔的道路。
在狭小蜿蜒的剥皮寮老街行走时,仍可感受到昔日亲切的街道尺度。

拱圈骑楼
新筑的立面多有骑楼,户户之间以拱圈相隔,但许多拱圈已毁损,改为平梁,
仅有几栋仍然保留拱圈的骑楼。
楼板以木桁构筑,俗称「软楼」。

剥皮寮这里的红色砖墙,透露了从前艋胛的古色痕迹。
走进剥皮寮历史街区,犹如搭上了时光机,时光倒流着...

 这棵是朴树,其用途为行道树、庭园绿化,木材可制家具...
这里虽然不像西门町那样年轻化,这里多了一份老旧的味道;
这样更能感受到台北另一个不一样的生活圈。
时尚有时尚的前卫;老旧也有老旧的经典。
看到这张充满经典具特色的电影海报... 嗯,想问:「今晚有空看套电影吗?」
这里的旧式的店铺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不同的展览厅。
水岸城市的变化
淡水河流域长度大约158.7公里,是台湾第三长的河流,
流域包含大汉溪、新店溪、基隆河,
流经台北县市、基隆市、桃园县、新竹县以及小部分的宜兰县,
全台约四分之一的人口都要仰赖淡水河生活。
早期因为河水流量稳定,加上流域物产丰富,
人们都利用河流运送物品交易。上游的河港将物资集中,
中游则负责转运作业,而下游的淡水港则将外地的货品送往台北盆地,
并输出台湾货品到国外。因此沿着淡水河岸逐渐形成不同的聚落,
并发展成台湾政治与经济的重心。
来到这里,除了可以带我们回到100年前,听听淡水河故事,
还有一些互动小游戏,其中这个《巧手钓瓶子》还挺好玩的。
请别嫌我长气,提醒各位喜欢存纪念戳印的朋友们,
在台北这里,几乎每个旅游景点都有属于它的戳印,喜欢盖印的朋友记得不要错过哦~
来张 Panorama 照片给大家看看这里的环境,这只是剥皮寮景色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题外话:我自己很喜欢看历史古迹,阅读历史故事,
不过自己就是不懂为什么求学时期,考试时历史课总是不及格~
嗯... 没关系,这个不重要,毕竟成绩并不代表一切。
只要自己曾经付出过、努力了、尽力了,就可以了,为自己鼓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Please leave your comment here / 欢迎发表评论: